双特异性抗体(bsAbs,简称双抗),能够同时靶向两个抗原或者一个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,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或细胞之间架起桥梁,激发具有导向性的免疫反应。它在自然条件下并不存在,而是通过细胞融合或重组DNA技术制备实现的。
独特的双靶向特性使得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多种疾病,尤其是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。目前在研的bsAbs,73%治疗实体瘤,27%治疗血液瘤。实体瘤领域,45.1%是由双免疫检查点调节剂双抗组成,32.9%则属于T细胞连接器(TCE)。血液瘤领域完全呈现一边倒的态势,75%由TCE组成。除此以外,NK细胞连接器(NCE)、先天细胞连接器(ICE)、双抗-药物偶联物(ADC)、双信号通路调节剂等也占有一席之地。

图1 双抗治疗肿瘤现状
截止到2024年12月,全球已获批18款双抗药物(不包括已退市双抗),其中16款是在近五年上市的。可见,随着双抗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长,双抗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速度显著加快。

表1 已获批上市的双抗药物
目前,全球双抗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I期、I/II期和II期,III期临床试验数量仍然较少,仅有Linvoseltamab处于上市申请阶段。
.png)
表2 在研的双特异性抗体(部分)
此外,除了双抗药物,目前已有三特异性抗体(三抗)、四特异性抗体(四抗)等同时靶向多种抗原表位的多特异性抗体药物进入临床研发阶段。
全球三抗药物研发处于起步阶段,尚无产品获批上市。国际上三抗药物研发头部公司主要有赛诺菲、Harpoon和Numab,国内企业也不断涌现。其中,Restoret(EYE103)是目前全球进展最快的三特异性抗体,也是唯一一款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的三特异性抗体。
.webp)
表3 在研的三特异性抗体(部分)
双特异性抗体的未来发展将依赖于技术创新、临床研究的深入、市场规模的增长以及个性化医疗的推进。随着这些领域的不断进步,双特异性抗体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。
参考文献
Klein, C., Brinkmann, U., Reichert, J.M. et al.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 cancer therapy. Nat Rev Drug Discov 23, 301–319 (2024).